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办事服务 > 便民服务 > 文体旅游

昆山文体旅游领域多维度创新?赋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

时间: 2025-08-12 16:27 来源: 昆山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:

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,承载着地域的记忆与乡愁。昆山市深知保护好、利用好、发展好传统村落的重要性,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实践,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,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保护发展之路。

系统性制度体系创新。出台《昆山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印发《昆山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》,聚焦七个示范组团、一个全域联系网络建设,围绕文化资源常态化保护修缮、产业发展提升等方面,明确20项工作任务,细化60个实施项目。

精细化技术路径创新。按照“镇村布局规划、村庄规划、农房设计”的技术路径推进农房翻建,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,委托专业设计团队实施“一村一设计”,通过“绣花”式设计手法,统筹平衡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保护和村民多样化居住需求。截至目前,累计推出69套农房设计图集,建成2.2万户兼具传统风貌与现代功能的宜居农房,昆山市农房翻建率达77%。

当代性活化转化创新。立足本土特色和存量资源,通过更新改造和市场化运营,构建“非遗+”生态链,成功打造昆曲学社、千灯歇马桥老茶馆、巴城星野小筑、周庄阿婆菜园等特色载体,常态开展昆曲、评弹等惠民演出及田野科普、亲子研学等活动,建设多处小而精的高效复合文化空间,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。持续举办姜里文化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,让连厢等“传统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汉服巡游等“新兴”当代文化表达在传统村落里竞相绽放。

区域性联动发展创新。坚持单点突破与区域联动的系统融合,发挥“两环三联”快速路网以及“昆山之链”慢行环线工程的串联作用,通过特色田园建设和美丽城镇建设,整合传统村落与古镇历史文化资源,构建“三片一网七组团”的总体保护格局。目前已建成省级特田19个,苏州级特田30个,实现涉农地区全覆盖。

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,不仅让昆山市的传统村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,更实现了与现代发展的有机融合,让传统村落成为了展示地域文化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,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